我41岁,经历2次生死,想告诉你这4个箴言

文/周颖周颖,幸知商学院德国导师。企业战略顾问,资深市场营销策划。
幸知说
40岁,对于很多女性来讲似乎是被锁在了生活的缝隙中。
单身会被指指点点称呼为“齐天大剩”,结婚了就要事业家庭要双兼顾,不仅要管好孩子的教育、家里的大小事务,还要驻颜有术,保持良好的状态。在经历种种生活考验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婚姻变故的考验,来自职场瓶颈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变得非常的谨慎,思维慢慢固化。这些锁住我们的条条框框,就是:“你要嫁个老公才正常”,“你要生个孩子你才完整”,“你要有个稳定工作才会安全”。这些社会价值观绑架了我们内心意愿,以及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恰恰又由于女性天性上很强的协作能力,所以我们难跳出圈子来看问题。《2020幸知认知提升营》的第一位分享嘉宾周颖,一个年龄40+的“不老女孩”。她活泼跳跃的思维,还有无穷尽的探索欲,以及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经历,为我们身边人打开一扇窗。原来,40岁的人生是可以这样度过的。我们一起听她说:PanXingZhi
打破认知舒适区,我只身一人前往德国2000年,我只身一人前往德国,刚学德语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去与德国人合租,在社会生活里学习语言和认识这个国家。学德语时,我抛掉了我们固有学习英语时的方法,直接去听说写,去建立以中式的思维去表达中文,以德式的思维去讲述德文的能力,这种不断在两种语言和思维模式间的切换,后来慢慢成为自己独特的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我们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习惯并喜欢用自己的认知去绑架别人。我从未给自己做过任何有关文化的标签,我的认知里,我始终是那个自己,用自己的方式吸纳、筛选、思考和解读不同的文化,并且尊重它们在不同维度上的存在价值。每个人生存的环境和文化是靠自己改变的。我在试错和实践中,慢慢地建立了一套“颖模式”,在这个跨文化体系里,没有国籍的区别,没有对错好坏的二分思想,它只是尽可能完整地和人们一起去探索事物的不同视角,尽可能地触及事物的本相。这一生,很多时候只有走出“认知舒适区”后,我们方可明心见性,成就自我。走出“认知舒适区”意味着我们终于停下来,不再用二分的方式看待世界,开始看到生命还有很多可以重新塑造的可能。生命的意义是真正地做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是修行,而修行其实是换一种心态来看待世界人生。
先做有意义的人,再做有意义的事有一年,跟一个哥们儿在初春去爬阿尔卑斯山,偏偏走错方向,陷入一片皑皑白雪的滑雪地段,继续走似乎离峰顶不远了,两个人心想咬咬牙上吧,走了三分之一,才发现路滑道窄,必须手脚并用才可以前行,在寒冷中渐渐感到体力不支。哥们儿吃力地爬上最后的征程,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开始感到害怕,人一旦在自己不可控的环境中就会慌乱,我停在原地休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一点一点地往上挪,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急,先走好脚下的这一步,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我看见一块露在雪中的水泥地,踏上去,再回头,发现自己已经登顶。我趴在栏杆上大口地喘气,膝盖微微颤抖,极目远望,阿尔卑斯山脉峰峦跌宕,此刻的内心有些后怕,但更多的是一种喜悦。我喜欢徒步旅行,喜欢登山,喜欢骑行,它们带给我许多有关生命的启示。假如人生只能活到60岁,我将怎样度过余下的这段时间?我想我会时刻尝试着走出生命里的“舒适区”,这个世上还有很多好玩好看的事,活在每一刻,不观后不思前,足足把每个当下活到真实透彻。我一直以为,所有发生过的事件通通翻篇,就是最好的放下。最近看到一句话“40岁之前要从做有意义的事情中学会做人,40岁之后要先学会做有意义的人才能做正确的事。”我想,也许生命对我的一些启发,也能启发你。
与自己和解:接纳不完美的我2016年,我跟客户参与一个中德美IP产业双基金的筹备,大部分时间在中德不同城市和飞机汽车上度过。那一年,我结束了一段近三年的恋情,但我自信的认为,起码我可以完成职业转型,顺利进入职业黄金赛道。然而生命的趣味性就在于,人生随时会被洗牌,用来探测我们对生命的臣服以及对自己的认知。2016年底,因为政策原因,项目不得不叫停。那种挫败感,那种忙碌后睁眼却发现第二天无事可做的状态,伴随着对自己运气以及能力的拷问,我沦陷在这种无助中。很多年来,我都是一个喜欢挑战并总能知难而上找到破解的人:刚到德国那会儿,被中介欺骗,最后给校长用生涩的德文写信,他们才给了我offer;服务不同的客户,对接合作方最高决策层,没有关系和背景,就务实努力工作,最终任务圆满。而这次我认定自己是个时运不佳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对未来的恐慌慢慢聚成一团自卑的低气压,一事无成是我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女性在遇到困境时,无论职场,还是情感,总习惯且特别擅长将感性和理性拧成一股绳儿,在情绪里跟自己演独角戏,越陷越深。那时候的我也不例外,越纠结越喜欢用逃避的方式来自我安慰,直到我下定决心自救。只有不惧怕情绪的时候,才可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动力。和解的契机,是我开始弄清“自己是谁”。就如同幸知认知提升营第一季的主题:“觉知”,先觉知自我的关系,迈过恐惧和自卑,看到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逐渐看清自己在四个维度上的恐惧:事业、情感、家人朋友、自我实现。这些恐惧来自于一些有挫败感的经历,也有一些普世规律的恐吓,比如“有个体面的工作”、“有个不错的家庭”、“婚姻要幸福,财富要体面”……这就是横在女性面前的雷峰塔。看清楚之后又能怎么办?重新面对、拆分、接纳和组装自己,从而得到对自己新的认知,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获得力量、信念和爱,安住于心。这也就是与自己和解。2017年前,我特别不喜欢“女强人”这个词,但2017年后,我突破了自己的认知,重新定义了“女强人”。女性的自强,正因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我们更敢于承担付出,更懂得包容理解,更敢于接纳不同。和解就像登山,当你的目光始终安住脚下,走得就心安理得;再远的山头,身边有再多超越自己的人,也再不会恐慌焦虑,再次抬头,已在顶峰。
与家人和解:拿得起死,放得下生2018年,与自己和解的我,开始专注新的项目。同年4月,父亲忽然住院,查出胸腔有积液,诊断猜测可能是肺癌。入驻华西医院深入检查的那段时间,我天天祈祷一切会好,像个疯子一样在13层楼里上下跑动,心里揣着恐惧,却要面容和悦,不仅要宽父亲的心,更要让母亲有所依靠。这一次,我开始以我的视角正视死亡,它不仅仅是人们恐惧的负面,还有积极向善的一面,为我们自己,也为那些值得我们付出的人。2个月后,父亲走了,没有来得及交代任何身后事。家中多为信佛的善男子善女人,父亲去世后,在安静的诵佛声中,我发现悲伤到最深的地方竟是满满的爱与平静,正因拿得起死,才能放得下生,不再执着生死得失,才能更全力以赴地生活付出,更懂得做人做事无我利他的可贵。2016年,我失去了事业,2018年,我失去了我的父亲。这两年所有的经历下来,让我对自己的年龄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在面临快40这个不惑,既不能上,又不能下的这种焦灼感。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在2018年,在我40岁生日这一天之后,我对着镜子说的第一句话是说:“从今天开始,41岁的日子我们一定要好好过。”也就是在这之后,我通过在这个年龄段对我自己的不断剖析和重新认知,做到了5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和自己和解;第二件事情是和生死和解;第三件事情是与成长和解;第四件事情是与情感和解;第五件事情是,我觉得我做到了去更多地信任自己和质疑普世观,从而在其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生存的方法。
重新认知自己:101010法则在认知提升营的分享中,我分享了一个很多年来对我特别有帮助的一个工具,叫做101010法则。第一个10代表的是十分钟。第二个10是十个月,第三个10是十年,分别代表的是现在、短期、长期这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它有助于去帮助我们发现潜意识中的恐惧、梦想和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大部分人走到40岁,遇到的困境是:“现在的事业其实是我不喜欢的,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去做。”我们可以尝试用101010法则分析。如果自己不去跳槽,接下来的这十分钟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跳槽,接下来的十个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感受?是否会开心?那如果接下来的十年,我们依旧不去跳槽,到了我们真正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的感受会是什么样的?在梳理101010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内心会为什么而欢喜,会为什么而悲伤。从而可以很好的去正视自己的价值观,真正有能力去做到走出自己生活的困境。情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用产生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但是,扩展认知边界,打破能力局限,这需要长期坚持的思维模式的变化,才能真正拥有新的维度和方法。
欢迎和潘幸知一起加入“2020认知提升营”。全年365天,每周5天课程,帮你完成思维进阶,通往卓越之路。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