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革命读后感(《清单革命》读后感)

清单革命读后感
“清单”是什么?双11的购物单、长途旅行前列的行李清单、还是上班时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to do list?
怎么利用清单把事情做对?清单还能影响授权和团队合作?M&M’s巧克力豆居然也可以是清单?
这本书让我对清单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一位外科医生。整本书的叙述主线,是作者及其团队借鉴建筑业、航空业及餐饮业的管理经验,为世界卫生组织设计了一套帮助全球医院减少手术死亡和伤害事故的通用清单,并将其推广使用的过程。通过讲述设计和使用清单的方法,作者实际讲述了一种:借助“清单”工具,以“把事情做对”为目标,来改善管理和提升效率的方法论。
根据个人理解整理如下图:
读完全书,以下三点对我颇有启发:
1、清单与团队合作
一般理解中的清单多是给个人使用的,但本书所说的清单,更多地是从团队合作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作者在清单设计过程中,首先提出了关于权责的问题。
1)激活团队,让每位成员承担起责任:
作者从设计和使用清单的角度给出了两点建议:
在清单中设置激活团队的项目。
思考由谁来负责启动清单,更能传达出团队合作的信息。
书中所举的例子(下图),飞行机组团队和手术团队的工作清单中,都刻意加入了团队成员的自我介绍和简短的工作交流,操作和检查也都要求分别由不同的团队成员来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设置,背后是有心理学依据的,并经过证明能切实有效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
当然,作者举例的这两个行业的共同特征是:团队成员相对不固定。对于成员相对固定的团队,自我介绍可以省略。
2)纪律与合作:
简单可重复的工作,需要强调纪律和标准化,以提高工作的品质和效率——操作清单
复杂且不确定的问题,则应该授权给现场的主管或专家们,结合经验和现场状况进行主观判断和随机应变。团队的管理者要做的,是把握住关键点,并确保现场的主管和专家们对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核查清单+沟通清单
2、简单至上
清单是工具,帮助记忆和抓住重点。“大而全”只会降低效率和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学会放弃,找到并抓住切中要害的关键点。
但说来容易做来难,要找到关键点,需要对工作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举了个有趣的例子:
美国著名摇滚乐队范-海伦的主唱罗斯在签订巡演合时会坚持在合同中列出这样一个特殊条款:后台化妆间必须摆放一碗M&M’s巧克力豆,而且里面不能有一颗棕色的巧克力豆。如果主办方没有做到的话,演唱会将被取消,而且主办方还要对乐队进行全额赔偿。这看似是大明星摆谱提出的苛刻要求。但罗斯在其自传中解释道:演出的设备要装足足9卡车,调试安装需要大量人手,稍不留神就会犯技术错误。所以他们设置了这个小小的检查项,来考察主办方是否足够严谨和认真。有一次他们在后台的碗里发现了棕色巧克力豆,于是取消了这场演唱会,并对各项装配工作进行逐一检查,果然发现当地主办方没有仔细阅读有关舞台重量的要求,舞台完全有可能在演出中坍塌。所以看似小小的一颗巧克力豆,实际上是用来保障演唱会安全的一块试金石。
3、清单要用起来才会有效
清单是一种简单而且有效的工具,能帮助改善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它只有真正被使用了才能发挥作用。
做读书分享时有朋友说:作者的观点并不新鲜,我们平时也许没有做一个正儿八经的清单表格,但工作前也会在脑子里过一遍啊。但我想说:差异就在这里啊!清单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帮你释放脑容量,结果有工具不用,还拼命往脑子里塞……而且脑子里的清单基本属于用后即焚型啊,下回又要从头开始,还想要积累和持续改善,脑子表示好累啊!
设计一张的清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工作思路的整理过程。实实在在地写下来,思路会更清晰。要做改善的时候,也可以轻轻松松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提高,不用每次都从零开始。
当然当然,无论大小事项都设计个清单也会把自己累死的。清单毕竟只是工具,用或不用,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管理从来不是非黑即白,需要找到平衡点。平衡点在哪里?试了才知道。
以上只是个人感想,不完全从书中来哦。有兴趣了解作者到底说了些啥的筒子们,还是自己去看书吧

清单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