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改变人生,办农场带富乡亲,这个小康生活领头人根本停不下来| 小康之家

作者:思齐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ID:hunyinyujiating99)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这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就像习总书记所说,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小婚家

身穿墨绿色羽绒服,高高的个子,一说话就露出腼腆的笑容,眼前这位大姐真是一位农场主?没错,刘王社不仅是贤妻良母,也是甘肃陇南地区有名的致富能手,还是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领头人呢!01
女人凭啥不能办养猪场
“陈主席,这几天疫情好点了,您能不能安排下,我想给咱们镇上那几个偏远的村子送些菜,这段时间乡亲们出门都不方便。”一大早,在村防疫岗口值班的刘王社打电话给陇南市武都区石门镇妇联主席,准备将自己农场的菜捐出去。身为石门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又是合作社的理事长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王社一直将乡亲们放在心上,对于家境不好的贫困户,她更是尽力扶持,因为她自己也是从苦日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刘王社和丈夫李世平是重组家庭,一共5个孩子。彼时,刘王社没有工作,孩子们读书生活的费用全指着李世平的工资。“那时候我老伴儿在医院上班,工资也不算高。别家孩子一餐生活费5块钱,我们家孩子就一块五毛钱。”提起曾经的不易,刘王社眼里泪光闪烁。1998年,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好点儿,32岁的刘王社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办个养猪场。有人嗤之以鼻:“养猪那活儿又脏又累,一个女人能吃得了那苦?”女人凭啥不能办养猪场?刘王社就是不信这个邪。凭着这股劲儿,她独自一人前往陕西一家现代化养殖场学习技术。回来后,她利用丈夫医院附近的闲置厂房,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养了50头猪。自此,刘王社开启了巨忙模式:天天在养猪场观察猪、照顾猪,没有经验就抱着书本学习;母猪生产时,她就日夜住在养猪场。渐渐地,她的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家里条件也随之改善。初尝养殖业的甜头后,2006年她又养了2000只蛋鸡。2013年,养殖场因修建高速公路面临拆迁,刘王社索性在石门镇的家门口重建了一处占地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成立了武都区诚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养两三千头猪,6000到8000只鸡,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养殖大户。然而,让刘王社烦恼的是,随着规模的扩大,猪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可避免。怎样才能降低污染又无害化地处理猪粪?2014年,刘王社投资120万元建了一座沼气池和一处干粪堆肥池。猪粪通过无害化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免费供30多户村民使用;沼液、沼渣和腐熟干粪也摇身变成了有机肥。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养猪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刘王社不仅自己挺直了腰杆,也为无数农村妇女争了光。02
过日子不能光顾自己
就在家人为刘王社高兴之时,她说:“我们周围还有不少贫困户,过日子也不能光顾自己。”于是,她开始带领周边群众一起脱贫致富。考虑到农村家庭养猪方便且收益好,刘王社将养殖基地的猪仔卖给农户,在喂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饲料、技术等支持,并在猪出栏后帮其销售,每头猪可以为农户创收1000多元。刘王社通过监控查看猪社情况“我小儿子是兽医,我一直向他学技术,给猪或鸡打疫苗的事情也问他,然后再告诉乡亲们。”2014年,刘王社当选石门镇妇联副主席。一次,在开展妇联工作时,几位留守妇女告诉她,丈夫们都外出打工,她们因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到镇上的工厂上班。想起自己当初想要减轻丈夫负担的心情,刘王社很理解几位姐妹的焦虑,将她们的话记在了心里。后来,刘王社又了解到,村里一些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还可以,但去打工却没人要。考虑到老人们干了一辈子农活儿,个个都会种地种菜,她决定“种养结合”,办个家庭农场,走科学绿色发展之路。没想到,5个孩子却集体投“反对票”,大女儿尤其不同意,劝她:“妈,我们小时候,你已经吃了很多苦,现在儿孙满堂,我们也都有能力养你,干吗那么拼命?”刘王社知道女儿是真心疼自己,欣慰地笑了:“没事,妈干惯了,要是硬让我停下来,我还真不适应呢!”刘王社把自己的初衷告诉了孩子们:“办农场既能用上养殖场产生的有机肥,种的菜还能卖,又能成为鸡、猪的饲料来源,还能让不少乡亲们挣到钱,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我怎能不做呢?”
见拦不住她,小儿子故意说道:“你这样累死累活,就是想让别人夸你。”刘王社哭笑不得,心里却甜丝丝的。说干就干。2016年,在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当地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刘王社流转贫困户家中的田地共80亩,在距离养殖场两公里的地方,建了100个塑料大棚,办起家庭农场,种上了黄瓜、辣椒等蔬菜。为了真正帮助贫困户脱贫,刘王社让他们在农场长期工作,每人每年能挣2万元左右,在当地算是不错的收入。农忙时,农场要请五六十位妇女来工作,60多岁的老年人也能在这儿找到合适的事做。“为了老人们的安全,我老伴儿会给每一位老人量血压。如果血压偏高,就让他们天气凉点儿的时候再来,让他们也有机会挣钱。”2018年,一位村民因车祸身体残疾。得知他家原本就是贫困户后,刘王社聘用他的妻子在农场工作,每月支付2000元报酬。“别人有困难,我们有能力就该拉一把。”一直以来,刘王社就是这样以帮助乡亲们为乐。02
众人划桨开大船
人心都是肉长的,刘王社诚心诚意带领乡亲们奔小康,乡亲们也都尽心尽力地工作来回报她。“我们农场的蔬菜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很受附近各大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欢迎,饭店也都抢着要,因为都是乡亲们用心种出来的。”
说这话时,刘王社既骄傲又感激,“有句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能有今天的生活,要感谢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老伴儿。”
在刘王社眼里,老伴儿李世平是个难得的好男人。李世平在种猪场查看“我们结婚20多年了,他从来没有和我吵过架,退休后还成了我的全职技术顾问。”2003年非典时期,因为市场不流通,眼见着猪肉卖不出去,不计其数的鸡蛋存在家里,刘王社心急如焚。这时,一大群买主蜂拥而至。他们都是李世平的“粉丝”,对他敬重有加,愿意帮他老婆一把。刘王社也因此得以渡过难关。2019年,非洲猪瘟令很多养猪大户遭受重创,而刘王社在小儿子的建议下,幸运地躲过一劫。“他得知别的国家有非洲猪瘟,提前半年就给我吹风,要我把猪都卖掉。说真的,当时我很舍不得,可一想到如果染上瘟疫,20年之内就不允许再养猪,还是狠狠心卖光了。”
不仅如此,刘王社还立刻将非洲猪瘟的消息告诉了散养猪的乡亲们。让她感动的是,大家都很相信她,纷纷把猪卖掉了。5个月后,非洲猪瘟果然来袭,免遭损失的乡亲们都对她充满感激。除了家人,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也让刘王社心存感激。为奖励她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妇女就业,县妇联每年给她补贴5万元。各级政府也纷纷肯定和表彰她,她的农场被评为“甘肃省级养殖示范合作社”“甘肃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等;她个人也被评为2016年度“全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2018年度“全市三八红旗手”、2019年度“全市巾帼脱贫先进个人”等。荣誉是肯定,更是激励,她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前进。(感谢甘肃省陇南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文章摘自《婚姻与家庭》2020年05月(上)

关于作者: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温暖风趣,与你聊聊爱情婚姻那些事儿;专业理性,力邀众多心理咨询师,为你解答情感困惑;线上线下,微课沙龙情感陪护。(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婚姻与家庭杂志)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01.援鄂护士长赵培玉:我不允许我后退
02.14亿中国人应当知道的一个名字,马旭!
03.叶黎文:“90后”女医生鏖战抗疫最前线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亲密关系|沟通|婆媳
自我成长|安全感|渣男|前任
心理测试|出轨|男人说|离婚
亲子|家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及商务微信:jiaodanhong003
小婚家过往往往往的好文怎么看?
一共就2步
1:点击右下角菜单栏“历史文章”
所有历史文章都等着被你翻牌子
2:弹出的历史文章最上角,
点击搜索框,
输入你关心的内容,搜起来!
建议:
只输入关键字,
比如沟通,离婚,离婚协议,亲密关系,
这样核心的词语就OK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