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师德是评出来的吗?)

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

11月27日
针对河北省沧州市
一家长因举报班主任索贿
被其他家长泼热水一事
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
纪检科一工作人员
向被泼热水学生家长通报:
对当事班主任处以党内严重警告
降低岗位等级处分

11月30日
针对辽宁省沈阳市一教师违规有偿补课
因怀疑被班上家长举报
让其丈夫暴打家长一事
沈阳市铁西区委宣传部发布最新通告
开除涉事教师
校长、副局长等免职
14人受处分
…………
类似的事件
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
不久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
温州“瓯越师德码”
也不禁要问:
师德到底该怎么评?
谁来评?评什么?
且看《教育时报》的深度报道——
师德评价创新该在何处着力
近日,浙江温州推出“瓯越师德码”(以下简称师德码),在全网引起热议,赞同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其实,师德码并非是近期推出。
教育时报记者访问温州市教育局官网发现,9月份就已出现师德码的相关报道,教师师德情况可以通过师德码给予认定,在温州已经试行一段时间,只是近期才被公众所关注。

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革教师评价这一部分中提到:“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师德师风评价对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师德师风不像教学成绩,难以量化。师德评价如何深化,怎么创新,又如何深入推进师德建设?日前,教育时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高校专家,河南省师德建设研究中心专家,以及全国名校长、名班主任等。

1.师德码就其初衷而言是师德建设信息化,绝不是“跟风噱头”
教育时报记者从温州市教育局官网上了解到,师德码基于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收集记录教师师德表现情况,按照认定标准,用绿色(师德良好,无违规违纪等不良记录的)、黄色(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的)、红色(因违反师德师风有关规定被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的)对师德情况给予认定。
今后,温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师训单位在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均要核验教师的师德情况报告。
关于师德码的争议中,质疑点大部分集中于师德码的评价标准是不是客观,以及谁来评等问题。
“如果我在温州市做教师,我会得到什么颜色的师德码呢?”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新乡市开达学校教师王倩说,大家对她的评价大多是“这是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

2019年11月28日,以全国优秀教师李芳事迹为原型创编的多媒体“音画剧诗”《星空》在教育部千人大礼堂上演
王倩告诉教育时报记者,“严格”对部分刚入校的学生来说是不被接受的,甚至会产生抵触、叛逆心理。“我想,如果在学生刚入校时,由学生来评价我的师德师风,没准我会得到红码。但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师生之间交流的深入,孩子们会更加理解老师,到学生毕业时,我可能就会得到绿码。”
如果家长参与师德师风评价,同样也会面临着尺度统一的问题。“每个人对严格的定义不同,对于‘惩罚’和‘体罚’的理解也不同。教师在对学生惩戒的过程中和家长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产生一些误解或争执,教师很有可能因此就会得黄码甚至红码。”王倩说。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学生家长作为教育利益相关者,能不能参与师德评价?如果参与的话,他们能否客观公正?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

对于此事件,河南省师德建设研究中心秘书、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张晓阳认为,师德码推出初期,难免会出现一些争议,但温州市教育局敢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值得点赞。“从河南省师德建设研究中心长期密切关注各地师德评价政策与实践来看,很多地方对这个‘硬骨头’普遍有畏难情绪,选择等待教育部出台评价新细则、新办法,缺乏改革与探索的勇气。” 
张晓阳认为,信息技术与师德建设的融合是未来趋势: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师德大数据的搜集与运用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省却很多案牍工作,能为中小学减少负担。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随着考评指标的完善、数据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增强,政府可以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师德师风监控和预警干预。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严重失范甚至是违法的“劣迹教师”会因为“师德留痕”,无处遁形,继而有效保护未成年人。

“师德码就其初衷而言是师德建设信息化,绝不是‘跟风’‘噱头’。上线初期,系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而且要面对舆论的种种压力。但是只要初心不改、定力不减,持续促进师德数据库的科学化建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师德码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张晓阳说。

2.师德与“师能”和“师识”密不可分
师德评价怎么评?在我国,至今未达成共识,“因为师德不仅仅涉及底线行为式道德,而且也涉及理想‘高标式’道德。”张晓阳说。
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1985年成立,1998年完成其历史职责,更名为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进行了修订,作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予以颁布;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十项准则》……
无论是哪一年出台的文件都是为教师的师德师风画了一条红线、底线,而理想师德则指向道德”高标”。“目前可以被量化评价的师德,更多指的是‘教师专业规范’,即底线式师德。培养现代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专业规范的建立与强化必不可少,也绕不开,这正是我国目前所强调的教师专业行为准则。”张晓阳说。

2020河南最美教师童长窝:献身乡村教育32年,乐在其中
第二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校长、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李明认为,只有对“评什么”达成统一的认知之后,才能探索形成更为适切的评价机制。
在李明看来,最高的师德是教师不断追求卓越,能够守住“不”,比如:不以自己的主观喜好评价、对待学生,不把目光局限于教材或知识,不重复过时无效的教学套路和经验,不停止追求自身能力的提升……从众多“不”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德”不是仅体现在主观的品性和行为上,它还与“师能”和“师识”密不可分。
“作为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人,教师的能力、理念、见识等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的滋养(或破坏)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一个看似努力,但个人专业能力不能持续提升,做不到帮助和指导、唤醒和点燃学生的老师,其‘德’亦有所亏。”李明说,“关于师德师风的评价,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而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评价,是促进教师在守住‘不’的过程中,感受到与学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幸福和喜悦。”

3.让师德有清晰的边界,坚决不轻易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干涉师德范畴中的事
采访中,全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黄向阳提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某个老师在执教中违背了某条从教规定,被评为不道德,和被评为违法或违反行政规定,是一回事吗?
“缺德”、违法、违规(行政规定)区别在哪里?黄向阳说:“违法是要承担承担法律责任;违反行政规定,轻者行政处理,重者行政处分;违背师德的后果一是自己会内疚自责,二是知情者会鄙视甚至谴责。”
黄向阳认为,作为一种“道德评价”的师德师风评价,首先是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那么,在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自我反省会发生吗?“我观察的现象是,老师们普遍会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道德之所以有力量,是良心、良知在支持和维系人的行为。” 黄向阳说。

2020河南最美教师何小龙:用心守护“内高班”580名孩子
通过行政力量约束教师行为,和教师自我反省、自我评价改正行为有什么不同?黄向阳举例:拿“不许体罚和羞辱学生”来说,作为法律要求,和作为道德要求其实是不一样的。
法律不会要求教师思考为什么“不许体罚和羞辱学生”,只要求教师这么做;道德则是要求教师的良知认可它,一旦违反,就会良心不安。法律和政令不取代道德,道德的力量才能形成和壮大。师德码就是一个用教育政令取代师德规范、用行政评价取代师德评价的典型例子。
“让师德有清晰的边界,决不轻易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干涉师德范畴中的事,相信老师,鼓励老师用自己信奉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工作中不断反省、不断自评,这是才真正的师德评价呀!” 黄向阳说。

2020河南最美教师胡金吾:用心用爱呵护学生成长
黄向阳特别提到,这里的“相信”是对于整体教师而言的,而不是对个体某个教师的。比如,个别教师没有自省自评习惯和能力,或者这方面的习惯和能力很差,做了有违师德的事也不会良心不安,怎么办?
更加令老师们郁闷的是,明明是个别老师职业道德败坏,结果是所有老师都“躺枪”,怎么办?“教师的群体舆论乃至社会的风评,是维系教师职业道德的第二种力量。”
“同行(内部)评议和社会风评,也是名副其实的师德评价的一个部分,与教师自省自评共同构成师德师风评价。在出现同行严重违背师德问题时,教师集体发声,既可以对失德者施压力,也可以维护教师集体的道德形象。”黄向阳说。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王磊 吴松超

推荐阅读:
“要不是评职称,我才不操心课题!”
班主任违规补课被举报,其丈夫殴打家长,网友这回真怒了!
上课把学生弄哭了咋办?来看看管建刚如何解决!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